※※ 谈谈企业专利体系的建立 ※※ 陆军 高占元
-------------------------------------------------------------------------------- 从1984年专利法颁布以来,我国专利事业的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专利局最初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大多数是来自于国外的申请人。而中国的商家早已习惯了互相抄袭,不太相信专利真能保护什么。早期的专利诉讼也表现为周期长,被告轻松原告难。很多商家甚至对专利制度具有抵触情绪。二十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专利执法的力度越来越大,办案效率越来越高,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被保护的越来越好,专利申请的热情持续旺盛,中国专利局的专利申请受理量,多年保持20%以上的年递增率,中国申请人早已超过外国申请人成为我国专利申请的主要力量。专利保护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受到专利保护的技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部分商家偿到了甜头,也使不少商家吃到了苦头。怎样才能使专利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最大化,怎样才能在专利战的搏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专利管理体系。下面对如何构建企业专利管理体系谈谈我们初浅的意见。 一、建立企业内部的专利管理机构 专利管理机构是处理公司内外专利及相关事务的职能机构。一般而言,专利管理机构主要针对企业技术开发规划、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生产发展方向等有关专利管理决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实施方案;管理企业专利情报工作,收集整理专利文献等科技情报;进行发明创造的奖励工作;负责专利咨询,办理企业专利申请,开展企业专利宣传和培训工作;办理企业涉外专利工作,商谈许可证贸易工作,包括引进技术(涉及到专利)合同的签订等。由于企业专利管理机构的上述职责,大多数专利管理人员都应是既受过相关领域技术教育,又接受过法律培训的复合型人才,且富有实践经验。 专利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和专利工作的职能确定。 对于具有技术优势的大型企业而言,应采用集中管理与分散配置相结构的组织方式。即在总公司下设置专门的专利管理部,其组成人员必须是既懂专利又懂法律的专职人员,统筹公司的专利事务,如专利申请、科技情报搜索等;同时在各分支机构的研发或技术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专利人员,将开发与发明创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潜在的专利、提出专利申请或使用需求、并及时反馈研发需求。此外,专利管理部还需与公司的其他智能部门如市场部、财务部、采购部、法律部等紧密合作,协调处理各类专利事务。专利管理部还可与外部的专利事务所联系,由专利事务所帮助完成部分的专利事务,特别是专利申请、专利无效程序和专利纠纷处理等高度专业化的专利法律事务。 对于具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而言,可以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即在总公司下设置专门的专利管理部,由专利管理部的专职人员从技术开发文档或通过与技术部门负责人处获取专利服务需求,然后联系外部事务所,并委托外部事务所完成所有或大部分专利事务的处理。 对于无技术优势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也可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在公司法律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或研发部门下设专利管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由该专职或兼职人员委托外部事务所处理企业所有专利事务。 二、制定与企业经营目标相适应的专利战略 一般而言,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方针、经济实力、研发实力,在同行业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及竞争市场的格局与发展动态、市场状况、资源的配置与存量、相关的产业政策与经济政策、技术和市场发展等方面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掌握竞争中各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围绕企业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制定出包括专利情报搜索、专利技术开发策略、专利申请策略、专利技术实施及许可等内容在内的企业专利战略方案。企业专利战略应由专利管理机构制定,并经企业最高决策层确认。 专利战略按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在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落后于竞争对手较大(相差5年以上)时,主要采取进攻型专利战略。此时,企业可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创新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利用专利权保护抢占和垄断市场。而在技术创新方面可围绕竞争对手的基础专利进行,并形成自己的专利网,以抑制竞争对手的基本专利的实施,并可使用专利网作为与竞争对手讲价的筹码。此外,处于该阶段的企业还可积极从其他企业或发明人处购买专利权,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2、在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企业技术占有优势的,主要采取防御型专利战略。此时,企业可在申请专利的同时,采取取消对手的专利权、文献公开、交叉许可等方式,让竞争对手无法形成市场垄断格局,从而排除竞争对手的专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妨碍。如果无法推翻竞争对手的专利权,且该专利权妨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则可采取绕过其权利保护范围、使用替代技术方案或在不受专利保护的地域范围内使用其专利技术的方式。 3、在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企业技术水平与竞争对手相当时,主要采取交叉许可战略。此时,企业在申请专利的同时,可将自身拥有的专利,与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进行对等交换,从而排除竞争对手的专利对自身经营活动的妨碍。 4、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行业,无论处于何一位置的企业,都应采取进攻型专利战略,在新的技术领域中跑马圈地。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综合使用各种专利战略。此外,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对手的情况和策略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根据自身、对手、技术发展、市场等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相应地调整。 三、制定企业专利管理制度 专利战略只有制度化、透明化才能保证在错综复杂的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概括地讲,企业专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部分:专利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科研开发过程中的专利管理;专利申报和审批程序;专利权使用;专利奖惩。上述内容可统一编订成一个文件,也可分别编订。以下介绍专利权管理、专利奖惩规章的制定。 1、专利使用 专利使用是指专利权运营,具体而言,包括专利权通报、许可、转让、实施等。该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 专利权通报制度:由于专利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市场策划、市场宣传活动、技术项目立项、产品或工程评估等,因此有必要使公司内的所有部门(公司外部)知晓本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权。通报方式可以为借助于电子数据库或发行刊物,具体应由专利管理机构负责执行。 专利权许可的操作流程和专利权许可合同的内容:由于专利权许可涉及公司的经营目标,因此必须汇总各方面的意见,一般必须由技术部门出具技术报告,由企业专利管理机构、财务部门审核,并由公司决策层批准,最后由专利管理部门负责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签订。一般地,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在近期计划实施或已经实施且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密切相关的专利,该类专利不宜许可他人实施;另一类是企业暂时不实施的专利,该类专利可许可他人实施,但对许可对象、实施范围及时间必须适当限定。此外,外观专利一般属于非许可专利,应其与企业的产品形象直接相关。在专利许可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许可实施的范围、时间、以及许可费的支付方式。 专利权的转让操作流程和专利权转让合同的内容:一般由技术部门出具技术报告,由企业专利管理机构、财务部门审核,并由公司决策层批准,最后进行专利著录项目变更。通常只有与企业经营范围不相关或企业自身无法实施的专利才属于可转让的范围。 专利权实施的审批流程:一般由实施部门提出请求,并报企业专利管理机构提供意见,最后由企业领导审核批准。 2、专利奖惩 专利法明确规定了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酬条款。发明人或设计人不仅能得到在专利证书和专利申请文件上的署名权而得到精神上的鼓励,而且也可得到物质奖励,从而可极大地调动企业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分别对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酬问题做了原则和详细的规定。企业可按以下原则制定奖惩办法:(1)专利授权后,给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以奖励;(2)专利实施或转让取得经济效益后,给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以报酬;(3)依照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及实施的不同方式和取得经济效益的不同情况在奖金分配额和报酬提取方面加以区别。而由于专利授权时间相对较长,在实际中可增加对提出专利申请、专利资料撰写以及专利管理机构成员累计积分等方面的奖励。 四、建立专利保护体系 专利保护主要是指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其他企业或个人侵犯本企业的专利。由于专利侵权的监控非常困难,因此企业应将注意力集中于主要竞争对手。由企业专利管理机构定期搜集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情报并做分析。此外还应建立侵权通告制度,即公司其他部门在发现市场有类似本公司产品时,应将具体情况通告专利管理机构,由专利管理机构做相应调查。还可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如委托与企业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专利代理机构进行调查取证、提起诉讼或行政调处程序。
|